广州用15年时间,做出一个“金字招牌”

 
 
都上班一周了,
是谁在工位上经历节后综合症?
又是谁在怀念放假时的无忧无虑?
啊?是我啊。
 

电影《哪吒2》 图源@猫眼电影

 
好在广州早有准备——安排一场,广府庙会。
 
或许对返工的人来说,年已经过去了。
 
但广府庙会,就是用蔓延一座城的狂欢般的仪式,敲锣打鼓,将年推往极致。
 
告诉你广州的年在继续,广州的年味也还在绵延。
 
有人说,广州人的年,始于花市,止于庙会。
 
没有凑过广府庙会的热闹,就不算过圆满了广州的年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它从2011年开始举办,每逢月满枝头的正月十五开幕,成为一个与广州人的默契约定。
 
如今步入15载,它也是变了模样。
 
活动从最初的9场,发展到300多场。参与的商家,也从17家增长到300多家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客流量年年攀升,仅2024年,客流量就已达到430多万人次。
 
十余年累积起来,足以塞满3座广州城。
 
也难怪被《人民日报》评为“全国性的民俗文化活动品牌”。
 
甚至,它与北京地坛庙会齐名,同为中国两大庙会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为什么广府庙会能拥有这等地位?
 
庙会,毕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,盛行于中华文化圈,大大小小不计其数。
 
可能是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也得益于与时俱进。
 
古时广府文化兴盛,庙会也逐渐融入地方特色,粤剧、醒狮、木偶戏等传统民俗表演,成为重要节日的重头戏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不过有的庙会侧重于地方民俗表演,有的则是侧重于美食集会性质。
 
而广府庙会应是集大成者,它有点美食集会性质,但广罗而来的是顺德的均安烧猪、是台湾的冬瓜茶与盐酥鸡、印度的飞饼与拉茶,还以古越饮食遗风,链接出“南越王宴”。
 
它这个会,有醒狮、有粤剧、有舞蹈,当然也有VR技术、AI导览,弄出一场“云上庙会”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如果你逛过北京地坛庙会,就会发现两者虽同为庙会,却也有不同。
 
广府庙会是以岭南文化为核心,融合了广府民系的商贸、海洋文化的开放性与市井生活的烟火气。
 
而地坛庙会,则是植根于农耕文明的厚重,注重皇家祭祀与民间祈福,每年都会举办仿清祭地表演,再现清代皇帝祭地祈福。
 
图源@摄影师 王高强
 
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,南北文化差异显著。
 
广府庙会与地坛庙会恰好一南一北,遥相呼应。
 
形成了中华庙会文化“和而不同”的格局,共同构建了庙会文化的完整叙事。
 
有趣的是,地坛庙会的举办时间是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七,而广府庙会则是正月十五之后持续一周。
 
当地坛庙会随着春节的尾声,而在冰天雪地中沉寂时,广府庙会接过了旗帜。
 
用着杨箕村的十八支巡游方阵,裹挟着千年岭南古韵穿街走巷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当醒狮跃上钢筋水泥的写字楼台阶,当粤剧演员的水袖掠过幕墙高台,也许我们会一时恍惚,是都市里摊开了一幅民俗画卷,还是旧时年俗叩响了我们的DNA?
 
一切,就都交给庙会去解答。
 
说了那么多,你有没有发现哪怕我们不提庙会是什么,你也知道庙会该有什么?
 
这是因为庙会早已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,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记忆。
 
它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祭祀活动,古人在宫殿或房舍里供奉祭拜,又为渲染气氛,会请人演出歌舞,逐渐形成庙会的雏形。
 
而既然是庙会,顾名思义则是在庙周围的会。
 

图源@摄影师 王高强
 
我国的庙,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?
 
是东汉时期的佛教东传,是道教的形成。
 
是当达摩踏上广州的港口,是当张道陵走出大山。
 
寺庙与道观接连修建,为争取人气,便会在庙前广场增设各种活动,比如歌舞、比武等等。
 
当凡夫俗子被吸引,那么精明的贩子则在庙周围摆上摊位,聚为交易市集,形成了“会”。
 
逐渐发展成为集祭祀、娱乐、贸易于一体的民间盛会。
 
再历经成百上千年的传承与演变,才形成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模样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
 
我们熟悉的波罗诞,其实也是庙会的一种。
 
广府庙会在城隍庙(也叫都城隍庙)前开幕,波罗诞则在南海神庙前开幕。
 
但却早已脱离单一的宗教框架,成为广州人对生活美学的诠释。
 
所以有些符号无需解释,便能唤醒血脉深处的共鸣。
 
只需要找个时间,去逛一逛。
 
既然叫了庙会,那么起点是“庙”,而庙宇的本质是人与神对话的场域。
 
祭神仪式始终是庙会的灵魂。
 
广州城隍庙的“城隍出巡”,以八抬大轿恭请城隍爷巡游街巷,恰是通过仪式重构人神秩序,赋予生活以神圣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而途中,又能闻到祭祀的香火、听到交织的吆喝声,一如《东京梦华录》里的大相国寺庙会,展示出的“以庙兴市”的传统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广府庙会期间,惠福路美食街也会迎来客流高峰,你看那一碗牛杂、一碟肠粉的市井味道,恰是庙会生命力的根本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但我们也知道,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“文化化石”,只有不断翻涌跟上时代的浪潮。
 
广府庙会融入了非遗展示、流行的快闪文化,将过去与现在的边界打破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使得个体与群体、神圣与世俗在庙前的广场交融,构建出独属于我们的“精神广场”。
 
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 
今年,也就是2025广府庙会。
 
从元宵节今天(2月12日)启幕,持续7天。
 
以城隍庙忠佑广场(越秀区忠佑大街48号,地铁1、2号线公园前站E出口向东步行410米)为主会场,多地为支点,线上线下结合开展。
 
设有文艺展演、国潮非遗等版块,如邀请粤剧名家谭清怡演出、举办广府达人秀、潮墟直播、非遗互动体验等活动。
 
还有古村巡游、校园庙会等,梅花村街“杨箕北帝信俗”等非遗活动。
 
总之,精彩纷呈。
 
图片

图源@广州越秀发布

 
所以今天,不妨早一点。
 
去赴一场花灯与百戏、醒狮与粤剧的约吧!

 


 

资料参考:
《文商旅融合视域下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—以广州市越秀区“广府庙会”为例》 张蓉

 

编辑 / 河洛

图片 / 广州越秀发布、猫眼电影、摄影师:王高强

统筹 / 冷佳

 

 
 往 期 回 顾

图片

图片

你的每一个点赞我们都当作喜欢图片

 


转载自:i广州
  • 154人看过
评论

华南文化街

20分享

0粉丝

广州有个谁都能去的生日宴,不去后悔一年!